7月7日,晋中学院文化产业系文化2202班的袁家兴、张海兴两位同学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教育的热爱,来到了长凝镇南合流村,参与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。这次支教之旅,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灵的交流与成长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。
一、支教背景与目的
长凝镇南合流村地处偏远,教育资源相对匮乏。我们此次支教是为了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新的知识,开阔他们的视野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,同时也锻炼我们自身的能力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二、支教准备
在出发前,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。通过与当地学校和村委会的沟通,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。我们精心设计了教学课程,包括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音乐、美术、体育等多个科目,并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具。此外,我们还进行了多次的集体备课和试讲,以确保教学质量。
三、教学内容与方法
1.基础学科教学
在语文、数学和英语的教学中,我们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,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,如游戏、竞赛等,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。
2.素质拓展课程
音乐、美术和体育课程则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。我们教孩子们唱歌、画画、打篮球,让他们在艺术和运动中感受快乐,发展个性。
3.课外知识讲座
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,我们还举办了一系列课外知识讲座,如科普知识、历史文化、心理健康等,让他们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。
四、支教成果
1.学生方面
通过我们的努力,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。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,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。在期末考试中,不少孩子的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升。同时,孩子们在综合素质方面也得到了锻炼,变得更加自信、开朗、团结。
2.我们自身
这次支教活动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。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沟通和相处,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,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,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。
五、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
1.语言沟通障碍
由于当地的方言较重,我们在与孩子们和家长沟通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积极向当地的老师和村民请教,学习当地的方言,同时也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交流。
2.教学设备不足
学校的教学设备相对简陋,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。我们通过自制教具、借用村委会的投影仪等方式,尽量丰富教学手段,提高教学效果。
3.学生基础差异较大
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,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。我们采取了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法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。
六、总结与展望
这次长凝镇南合流村的支教活动,是我们大学生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。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,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和未来的窗户,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纯真和信任。虽然支教活动已经结束,但我们的爱心和责任不会停止,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教育事业,为更多的孩子带去希望和梦想。
(编辑:张晶晶)